春节前因为手臂酸痛,假期就没有再碰电脑,趁此机会把之前的购买的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再读了一遍。

毛选第一卷有许多著名的文章,比如《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其中压轴的就是《实践论》和《矛盾论》的两篇文章。毛选第一卷的重要意义在于作者从哲学的高度来分析当时中国的各种问题,实践论和矛盾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精华。

毛选是哲学,是方法论和认识论的统一。

毛泽东思想继承于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新中国是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描绘的 “哲学家建立的国家”。毛泽东思想从哲学的角度可以作为各个行业的工作方法的指导,尤其是分析复杂问题的场景下尤为有用。

这篇文章总结了实践论和矛盾论的一些现实意义,尤其是作为软件工程师的工作。

1. 实事求是

如果了解近代史的话,能感受到毛泽东思想来源于我党不同时期惨痛的教训。

博古和王明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中,因盲目听从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的指挥。照搬苏联的革命经验,坚持走阵地战、夺取城市的策略,反对毛泽东指出的建立农村根据地、在运动中消灭敌人的方针。

然而我国红军毕竟和苏联的客观条件差距甚大,军事能力上还非常弱小,在当时的环境下使红军伤亡惨重,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红军不得不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教条主义给红军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逐渐的,实事求是成为毛泽东思想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实践论》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来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警惕熟读马克思主义的 “行家” 带来的错误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指出了,事物是客观的、变化的以及不同事物的内在是不同的。用他国的经验解决我国的问题,用过去的经验解决现在的问题,用主观的意志去改变客观的事实,这都是徒劳的。

在技术领域里,中台、微服务、GraphQL 等新的技术概念的兴起,或许对于一个大的公司是适合的,但对于创业公司未必合适。对于互联网行业有积极价值的技术,对于传统行业未必合适。

计算机软件是客观的,是唯物的,实事求是也应该是软件公司在部署工作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

2. 实践和理论都重要

其实实践和理论的关系无需多说,古今中外的哲学家都有大量的论述。

班固的 “百闻不如一见。”强调实践的作用。

狄德罗在反对形而上学时说“仅仅一个理论上的证明,也比五十件事实更能打动我。”强调理论的作用。

王阳明的”格物致知“强调理论来自于实践,”知行合一“ 强调即使知道理论也必须实践才能改造事物。

毛泽东思想认为一般有两种世界观:

  1. 强调实践,凭经验的主观认识论,以过去的经历和体验认识事物。
  2. 强调理论,通过辩证的方法发现事物的性质、规律,并作出预测和推定。

两种认识论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强调实践会出现只要是 ”老祖宗“ 的法子就是好的,是不能被修改的,造成经验主义和机会主义;强调理论会带来无休无止的辩论,走向形而上,比如用”金木水火土“讨论那种颜色的梨子更甜,实际只需要尝一口就好了。

毛泽东思想一针见血的指出,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一开始是朴素的,出现最符合直觉的理论,然后在实践中发现事情不是那么简单,于是修正理论使之进步。

**因此, 实践和理论是在循环前进的。**中国革命就是在不断失败中前进的,马克思主义也不断在中国化。

对于软件工程而言,计算机科学建立在离散数学等理论基础之上,如果没有理论基础做出的技术方案只能是凭自己臆想,不具有可持续性。一些没有受过计算机科学训练的 ”富有经验的“ 的老程序员,做出的方案,有时候强行走向数学中被证明的错误方向。

一些大的公司往往对员工要求苛刻,不仅需要大量工作经验的人,也要求这些工程师有计算机科学基础,于是招聘介绍中会有计算机专业二本以上这类看似奇怪的要求。

3. 矛盾是分析问题的理论工具

《矛盾论》是毛选的精华,也是最重要的难理解的文章之一。政治书对矛盾这个概念给了一个简洁的定义:即对立统一。不过这一定义也是让大多数人在了解《矛盾论》的过程中最大的绊脚石。

其实矛盾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鲜明的例子就是:看似完美的方案和设计背后会付出对应的成本,换句话说就算吃口软饭,也的服人管呢。

有一个笑话说的是,有人找工作要的是 ”位高权重责任轻,钱多事少离家近“,这里面出现了多个矛盾。在同一个系统中(论域),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不引入外部其他优势条件的情况下,位居高位就需要承担巨大的责任和压力。

对于投资来说,获得高收益就必须承担风险;在分布式系统中,强调分区之间的可用性,一致性就很难保证。对于团队管理来说,自由和民主就会降低效率和执行力。

通俗来说,矛盾,是指一个事物内部属性或一个系统内部组成部分的对立关系。

矛盾,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其实在老子的朴素唯物史观已经说明了问题。”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要使用好矛盾论,需要注意一些矛盾的特点。

**矛盾是普遍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加深,继而产生概念,对概念又分化出属性,这些属性在概念中出现了对立,矛盾就无处不在了。 有一些矛盾并不明显,有一些矛盾显而易见。矛盾不能用世俗道德的好坏来评价,比如战争是人们不希望的,但是战争的发起却最终能带来和平。事物正是由这些矛盾才会变化,运动和发展,否则就不会再变化。比如汽车加速运动,是发动机推力和地面摩擦力矛盾不平衡的表现;死去动物的腐败,是崩溃的免疫系统和微生物的侵袭的矛盾不平衡的表现。

矛盾和冲突是不同的。 矛盾存在不一定会造成冲突,毛泽东思想中叫做斗争,在日常的语境下冲突或对抗更为准确。存在矛盾的两种事物,有两种状态:冲突和平衡。一颗炮弹,密闭空间和爆炸性气体是一对内部矛盾事物。在没有外部条件(引信)的触发下,处于平衡状态,当引信触发后变为冲突。到达临界点后爆炸(量变到质变),密闭空间被打破,重新平衡。

认识到矛盾和冲突的关系,可以认识到矛盾是如何发展的。

矛盾是不断变化的。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矛盾也是不断变化的,一个系统中主要矛盾可以变为次要矛盾。矛盾和冲突也在不断变化,冲突和平衡一直在反复变化。

外部条件也在不断变化,导致触发的条件变化了。抗日的爆发,让国内阶级矛盾变为不那么重要,中日民族矛盾变为主要矛盾,在历史的表现就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统一的抗日战线形成等等。

**找到主要矛盾是问题分析的关键。**主要矛盾是影响某一事物发展进程的关键矛盾。有时候显而易见的矛盾不一定是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往往需要仔细分析才能浮出水面。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看似是国共两党的矛盾,实际上是代表中国人民利益的共产党和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所以应该丢弃意识形态的不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矛盾论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矛盾论是认识论,能作为解决问题的指导方向,但是某些问题无法被客观的改变也是客观存在的。人们曲解了黑格尔的”存在即合理“ ,这里的合理是指的客观,而非道德意义上的”合理“。犯罪分子存在是合理的,犯罪分子被惩处也是合理的。某些事物的消失是历史的必然,比如奴隶制度被封建制度取代,继而被资本主义取代,历史的车轮不能被任何人阻挡。但是,世界在微观上又是偶然的,微观上的偶然又会影响宏观的必然,也是一种矛盾。

在应用矛盾论分析问题时需要注意在同一系统中分析问题,才能保证问题分析可靠性。当需要改造事物时,识别到外部条件就可能破局关键,从而在正确的方向上施加影响。

4. 调查是应用矛盾的实践工具

认识了矛盾这个基本的哲学工具后,如何落地使用呢?

在毛选中没有提到如何使用矛盾论的具体方法,不过在毛选第一卷前面的文章中,以及毛选第三、五卷都有反复提到 ”调查“ 的重要性。

在《反对本本主义》 中作者给出了调查的方法,以及说明了调查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作者给出的一个详细的示例;在《实践论》中也提到了如何使用调查来认识事物和改造事物。

一切结论都要产生在调查结尾,而不是开头。

调查的过程就是人们对事物认识加深的过程,也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没有调查的情况下,无论用那种决策分析工具,都陷入了形而上学和机会主义的陷阱。成功学,本质就是一种形而上学。成功人士的成功法则往往无法复制,即使可以复制也无法创造出同样的历史背景、客观条件和机遇。

通过调查才能分析出当前的客观条件。作者也总结了调查的技术:

  1. 要使用讨论的方法调查。只凭一个人讲他成功的经验,是片面的,处于利害关系可能把实际情况夸大。需要从不同人中获取信息加以修正。
  2. 准备调查时,需要分析被调查对象的选择,根据分类来分层选取。这个和自然科学的等价划分的抽样方法类似。
  3. 调查前需要设定纲目。也就是需要设计调查方案,比如目标、方法和输出方式等。
  4. 要亲自出马和自行记录。这个是说给当时的干部的,对我们来说调查一定要到现场。
  5. 要深入。在注意调查的全面性时也需要取几个重点,深入开展,才能发现之前没有设想到的问题。

在做一些技术方案和开发团队的咨询工作时,调查决定了是否能命中客户的问题,以及在调查中找到影响客户问题的主要矛盾,才能进行一些正确的行动。

5. 总结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思想的脉络是:以客观为原则,使用矛盾为分析问题的切入点,使用调查寻找具体的矛盾,尤其是主要矛盾,最后再结合外部条件的变化,改造世界。

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总结。

在使用毛泽东思想时,应该像毛泽东思想说的那样,观察客观的外部环境和具体情况,不应该盲从,实事求是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Last Updated:
Contributors: lin